詩詞 好歌 靚相 旅途足跡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杜甫作品



李白詩仙,杜甫詩聖。來,欣賞杜甫幾篇作品。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本詩為杜甫悼念諸葛孔明的懷古之作,首聯點出祠堂所在的地方,並以「柏森森」一詞顯出莊嚴的氣氛。

而緊接著的兩句,卻用祠堂美好的春景反襯出一股悲涼的感傷,為諸葛亮一生壯志未酬的哀傷預做鋪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聯,以極簡的生動筆調道出了諸葛亮的一生事蹟,有三分天下之才,亦有忠心為主之德。如此高人,卻終於以遺憾收場,令人為之神傷。

三國近百年的征戰中,為世人們展現了義的內涵。戰爭的勝負可能會被人們淡忘,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卻會名垂千古。史書記載,諸葛亮當時算出了三國的運數,也預知了最後的結果。但明知天命不可違,卻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還是毅然決然知其不可而為之,轟轟烈烈的要為歷史,為世人走上這麼一回。

詩聖杜甫又被尊稱為詩史,有為數頗多的懷古之作。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也許是特別感於諸葛亮忠心為國的高義,因此有不少的詠懷之作,如推崇其「功蓋三分國」的【八陣圖】,稱其「萬古雲霄一羽毛」的【詠懷古蹟】等等皆是。此篇作於肅宗上元元年(西元七六零年),正值杜甫流落到成都的第一年,那年他四十九歲。

杜甫一生,也正如筆下的諸葛亮一般令人不勝唏噓,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卻終仕途不順,難抒長才。杜甫詠史,瞻仰武侯祠堂,頌讚繼之以感嘆,不僅是緬懷諸葛亮的氣節,更是以此自勉。其高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寧自己受凍,卻願天下人皆得安身立命之所,如此偉大情操,自古迄今能有幾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