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在唐朝天寶年間,玄宗因貪圖享受而荒廢政事,而李白自己在朝中的「翰林待詔」,始終是個閒缺,有志難伸,又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讒毀,最後只得黯然離去。到了楊國忠當宰相後,國事更加的糜爛。
五十三歲那年,他在宣州餞別族叔李雲,難忍自己對國事的憂心,就寫下了這首膾灸人口的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棄我而去的昨天,已經不可挽回了,而今天,又只能使我的心中充滿了煩惱和憂愁。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高樓」,就是詩題上所說的「謝眺樓」。
但在謝眺樓的餞別宴上,對著明淨的秋空、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闊美景,不覺神清氣爽,掃空了所有的煩惱,此時我又逸興遄飛的想要痛飲一番了。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蓬萊」,就是指「秘書省」。因為李雲官拜秘書校書郎,所以用「蓬萊文章」來比喻李雲的文章。「小謝」,就是詩人謝眺,「清發」,就是「清新秀麗」。
這句是說,校書郎啊!你的文章具有建安時代剛健的風骨,而我的詩風卻像謝眺那樣,清新秀麗。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們都滿懷著豪情壯志,意興風發,像是要飛上青天摘取明月一樣,去追求那高遠的境界。這是李白在酒後,豪放天真的話,這也是他的性格。這時彷佛所有的黑暗都一掃而光,積在心頭的煩憂,都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然而一回到現實中,就想起自己壯志未酬的煩憂,那真像溪水一樣,不知要奔流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啊!想抽出寶刀砍斷那滔滔的流水,它卻奔流得更加的湍急。想要舉杯借酒澆愁,怎奈愁悶更深,卻難以消解。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人生在世是這樣的不稱心,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髮,駕著一葉小舟,退隱江湖,悠遊在萬頃煙波之中吧!
李白的想像豐富,感情激昂,使他的作品上窮碧落下黃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像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表露出的是大氣和壯闊,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又極細緻的描寫出了,像水一樣難斷的愁思。
詩中才氣縱橫,宏大雄渾,幾乎句句都是名句,「詩仙」之名,真不是虛傳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