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好歌 靚相 旅途足跡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Peter, Paul and Mary ─── Blowin in the wind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Peter, Paul and Mary是1960年代最成功的美國民歌三重唱組合,成員有:
Peter Yarrow,Paul Stookey & Mary Travers組成。

Peter, Paul and Mary的第一次演出是在1961年於紐約市格林威治村一個咖啡廳Bitter End。從1961年開始公開露面表演 。1962年二月,華納機構簽下了他們 ,開始推出他們的唱片。同年五月,他們 「 Lemon Tree 」打進排行 , 讓他們一炮而紅 。

接著 , 在同一年的秋天 ,「 If I Had a Hammer」成績更好 , 得到了排行的第十名 , 同時榮獲 「 最佳合唱團體 」和「 最佳民歌錄音」等兩項葛萊美獎。這是他們自己最鍾愛的歌曲之一 ,裡面對政治、對世情都提出了批判 ,也樹立起後來他們許多「抗議」歌曲的模式。

事實上,他們三個人之所以能夠情投意合,除了音樂上的理念相近,更因為他們對於政治的思想都是一致的。他們不但在歌曲中唱出自己的想法,還經常一起積極的去參與各種群眾運動,而且數十年如一日,並不像許多人在稍微上了點年紀之後就冷淡下來。

在他們三個人之中,Mary的政治思想是最激進的,因為她的父母都是作家,而且擁有許多左傾的朋友。她從小在這樣的氣氛下長大,因此很自然的也就吸收了那些人的觀念。當時,由於越戰的局勢,使得美國朝野大為不安,反戰、以及爭取人權的聲浪到處都是,三個人也不甘寂寞,不但積極的參與各種示威活動、為那些活動免費演唱,更以許多歌曲來向大眾傳遞他們的政治理念。除了他們自己譜寫的作品,政治理念與他們相近的 Bob Dylan作品,也深深獲得他們的認同,所以經常予以採用。透過他們的詮釋,他們把當時還沒有在商業上獲得肯定的狄倫作品唱上了排行榜 ,「Blowin' in the Wind」和「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都打進了排行前十名,使得他們成了Bob Dylan作品最佳的詮釋者,不但因而奪下另外兩座格林美獎,更在1963年八月,「Blowin' in the Wind」正當紅的時候,和Bob Dylan聯袂參加美國黑人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的示威遊行。他們成了60年代初期最受矚目的民歌巨星。

1970年樂隊解散,1978年為宣傳反核,又重新走在一起,巡迴各地演出。

2004年,Mary驗出患癌,2009年9月16號過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