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備自桃園三結義後,一直屢敗屢戰,身無寸功,先後投靠袁紹、劉表。
在荊州因被蔡瑁追殺,有躍馬過檀溪事;後遇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潁川人),水鏡向劉備舉薦徐庶(字元直,今河南許昌人,又名單福)。
徐庶先以「的盧」馬誤主事向劉備試探,得知備為人忠厚,後備庶二人會於水鏡家,備拜庶為軍師。備執禮甚恭,引來關羽及張飛二人不滿。
適逢曹操派曹仁及李典攻劉備於新野地,正好給徐庶一個好的開始,初為軍師,即大破曹兵(《三國演義》中,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又洞悉曹仁會夜襲新野,一舉把曹仁痛擊至潰不成軍)。
引起曹操注意,曹操幕僚程昱獻計,假託徐庶母親筆跡,寫信把徐庶騙到曹操陣營,徐母因徐庶中了詭計而自殺,因此徐庶十分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任何一條計策,民間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觀徐庶在 “三國演義”中的發展,只是曇花一現,初任軍師,又怕沒有表現,寸功不立;大勝之後,又因曹操計騙其母親而離開劉備至曹操處,而至屈屈而終。
劉備初有徐庶任軍師後大勝曹兵,方才明白以後只靠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而無寸功,方才明白策略大腦之重要性,遂有 “三顧草蘆”,信任孔明,方有鼎立之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