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阡度陌 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 心戀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三國演義》第48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當時賦的就是這首《短歌行》。蘇軾的《前赤壁賦》亦有提及。
這首詩抒發了時光易逝、功業未就的苦悶,表現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
全詩四句一換韻,共八章。開頭兩章表達了詩人因人生短促而產生的嗟歎和憂慮。雖有人生苦短的感傷,但並不消沉,
聯繫全篇來看,詩人感歎的是時光有限而功業未成,體現了他“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的抱負和雄心;
在感慨憂思之中激蕩著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
接下來四章反復抒寫其求賢若渴的心情。既有對賢才的思慕,又有待賢才的熱忱;既有求賢不得的憂慮,又有求賢既得
的快慰。感情幾經起伏,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沉鬱不平。最後兩章分別從賢才擇主和明主求賢的角度,表現詩人寬廣
的胸襟和宏偉的抱負。
本詩感情跌宕,個性鮮明。先寫對人生短促、功業未就的感慨和憂思,再寫為建功立業而思賢若渴的迫切,最後寫自己
的胸懷和壯志。既有低回沉吟,又有慷慨高歌;既有深長憂思,又有美好憧憬。感情豐富,波瀾起伏,發自內心,坦率
真摯,所以個性鮮明,一個憂世傷時、禮賢下士、雄心勃勃、睥睨四海的詩人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詩多處引用《詩經》成句和典故,不但巧妙而恰當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而且使詩顯得古樸典雅。如用“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思慕;“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現詩人期待、歡迎賢才的
熱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用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胸懷和壯志。
本詩還運用了比興手法,形象生動而又含蓄深沉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如以“朝露”喻人生短促,以“烏鵲”喻賢才,
以“烏鵲南飛”喻動亂中賢才四處奔走,以烏鵲擇木而棲喻賢才擇主而事,以高山大海比詩人氣魄之大、心胸之廣等。
本詩是曹操借樂府舊題抒發懷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詩經》之後不可多得的四言佳作,頗能體現曹操“古直悲涼”(鐘
嶸語)、“氣韻沉雄”(敖陶孫語)的詩歌風格。
建安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上文人詩歌創作的一個高潮。其間出現了許多大家名作。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作家。其流傳
下來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是一生戎馬倥傯的經歷,與飽受生活的磨練和世態炎涼的閱歷,使其詩篇就有了很高的品質。
他的詩歌不但深刻的反映了當時動亂的社會現實,人們的痛苦,而且更多的表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短歌行》是曹操為宴會而創作的樂府歌辭,雖不以思想見長,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意蘊。全詩分三層第一層表達了人生
短暫,功業未成而發的深沉感歎,只能借酒澆愁,情調比較感傷。第二層寫了詩人自己對人才的渴望,渴望在賢才的幫
助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壯志豪情。第三層寫了自己禮賢下士的態度。全文從開頭寫詩人與朋友在一起歡宴之際,碰杯
接盞,歡歌笑語之時,深深感到年華易逝,時不再來而功業未就,深感苦悶,只能無奈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充著斥
深沉的不快,繼而寫到自己充滿著對人才的渴望,和對賢士寄予的厚望,想像賢才到來的歡快景象,然而,有心如此,
人才卻尚未招覽更深層次的感到苦悶,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己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就明顯而深刻的表現出來。一心
渴望賢士到來,卻又似乎矛盾的渴望賢士擇明主輔之。“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用“烏鵲擇枝”的
形象來比喻,使意境新疑、且意味深長,在真切的內心矛盾和憂慮之中,滲透著慷慨悲涼的情調。同時又表示自己要象
周公那樣誠心誠意,迫不及待的對待賢士,來使“天下歸心”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抒發自己的遠大報負和志向。縱觀全
文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反反復複,忽明忽暗的憂愁和苦悶來突顯其偉大的報負和志向,深沉的憂鬱氣氛之中卻激蕩著一種
慷慨昂揚的情緒,使人感到在戰亂年代建立功業的艱難和詩人積極堅定的進取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